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将仲子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仲子兮,无踰我,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一章)

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二章)

仲子兮,无踰我,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三章)
按:将仲子三章,章八句。
春秋论(五)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
学《春秋》者,舍三《传》无所考,而士之有志者,类欲尽束三《传》,独抱遗经,岂非以其互相牴牾,更相矛盾,而不一其说乎?
窃尝思之,《左氏》熟于事,而《公》、《谷》深于理。
盖左氏曾见国史,故虽熟于事而理不明。
《公》、《谷》出于经生所传,故虽深于理而事多缪。
二者合而观之可也。
然《左氏》虽曰备事,而其间有不得其事之实;
《公》、《谷》虽曰言理,而其间有害于理之正者,不可不知也。
盖《左氏》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深于情伪,熟于世故,往往论其成败,而不论其是非,习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
周郑交质,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宋宣公穆公,而曰「可谓知人矣」。
鬻拳强谏,楚子临之以兵,而谓鬻拳为爱君。
赵盾亡不越境,返不讨贼,而曰「惜也,越境乃免」。
此其皆不明理之故,而其叙事失实者尤多。
有如楚自得志汉东,骎骎荐食上国,齐桓出而攘之,晋文再攘之,其功伟矣,此孟子所谓彼善于此者。
然其所以攘楚者,岂能骤举而攘之哉?
必先剪其手足,破其党与,而后攘之易耳。
是故桓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蔡。
晋文将攘楚,必先有事于曹、卫。
此事实也,而《左氏》不达其故,于侵蔡则曰为蔡姬故。
于侵曹伐卫,则曰为观浴与块故。
此其病在于推寻事由,毛举细故,而二公攘夷安夏之烈皆晦而不彰。
其他纪年往往类此。
然则《左氏》之纪事固不可废,而未可尽以为据也。
宗《左氏》者,以为丘明受经于仲尼,所谓好恶与圣人同者。
然《左氏》大旨多与经戾,安得以为好恶与圣人同乎?
孔子所谓「左丘明耻之,亦耻之」,乃窃比老彭之意,则其人当在孔子之前。
而左氏传《春秋》,其事终于智伯,乃在孔子之后。
说者以为与圣人同者为左丘明,而传《春秋》者为左氏,盖有證矣。
或以为六国时人,或以为左史倚相之后,盖以所载「虞不腊」等语,盖秦人以十二月腊月,而左氏所述楚事极详,盖有无经之传,而未有无传之经,亦一證也。
若夫公、谷二氏,固非亲受经者,其所述事多是采之传闻,又不曾见国史,故其事多谬误。
略其事而观其理,则其间固有精到者,而其害于理者亦甚众。
此尤致知者之所宜知,而深辨之也。
《公羊》论隐、桓之贵贱,而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夫谓子以母贵可也,谓母以子贵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长后世妾母陵僭之祸者,皆此言基之也。
《谷梁》论世子蒯聩之事,则曰「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
夫尊王父可也,不受其父命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启后世父子争夺之祸者,未必不以此言藉口也。
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赵鞅归于晋,公谷皆曰「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
后之臣子有据邑以叛,而以逐君侧之小人为辞者矣。
公子结媵妇,遂盟,《公羊》曰「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则专之可也」。
后之人臣有事异域,而以安社稷、利国家自诿者矣。
祭仲执而郑忽出,其罪在祭仲也,而《公羊》则以为合于反经之权,后世盖有废置其君如奕棋者矣。
圣人作经,本以其理也,而传者学不知道,妄为之说,而是非易位,义利无别,其极于下之僭上,卑之陵尊,父子相夷,兄弟为雠,为大臣而称兵以向阙,出境外而矫制以行事,国家易姓,而为其大臣者反以盛德自居而无所愧,君如武帝,臣如隽不疑,皆以《春秋》定国论而不知其非也。
此其为害甚者,不由于叙事失实之过哉!
故尝以为三《传》要皆失实,而失之多者莫如《公羊》。
何、范、杜三家各自为说,而说之缪者莫如何休。
《公羊》之失既已略举其二,而何休之缪为尤甚。
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不过曰君之始年尔,何休则曰《春秋》纪新王受命于鲁。
滕侯卒不日,不过曰滕微国,而侯不嫌也,而休则曰《春秋》王鲁,托隐公以为始。
黜周王鲁,《公羊》未有明文也,而休乃唱之,其诬圣人也甚矣。
《公羊》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
此其言已有失矣,而休又从为之说曰:「《春秋》变周之文,从商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于群公子也」。
使后世有亲厚于同母弟也,而薄于父之枝叶者,未必不由斯言启之。
《公羊》曰:「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此言固有据也,而何休乃为之说曰:「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使后世有惑于质文之异,而嫡庶互争者,未必非斯语祸之。
释会戎之文则曰:「王者所不治也,录戎来者勿拒,去者勿追也」。
《春秋》之作本以正夫内外之分,乃谓之王者不治,可乎?
释天王使来归赗之义则曰:「王者据土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
《春秋》之作本以正君臣之分,乃谓有不纯臣之义,可乎?
三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公羊》不过曰「记异也」,而何休则曰:「是后卫州吁弑其君。
诸侯初僭」。
元年秋大水,《公羊》不过曰「记灾也」,而休则曰:先是,桓篡隐,与专易朝宿之地,阴逆与怨气所致。
而凡地震山崩,星雹雨雪,螽螟彗孛之类,莫不推寻其致变之由。
考验其为异之应,其不合者必强为之说。
《春秋》纪灾异,初不说其应,曾若是之琐碎磔裂乎?
若此之类,不一而足,凡皆休之妄也。
愚观三子之释传,惟范宁差少过。
其于《谷梁》之义,有未安者,辄曰「宁未详」,盖讥之也。
而何休则曲为之说,适以增《公羊》之过耳。
故曰范宁,《谷梁》之忠臣;
何休,《公羊》之罪人也。
春秋五论(五) 南宋 · 蔡沆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九、复斋公集
学《春秋》者,舍三《传》无以考其成,而士有志者,类欲尽束三《传》,独抱遗经,岂非以其互相牴牾而不一其说乎!
窃常思之,《左氏》熟于事,而《公》、《谷》深于理。
盖左氏曾见国史,而公、榖乃经生也。
惟其曾见国史,故虽熟于事而理不明;
惟其出于经生所传,故虽深于理而事多谬妄;
二者合而观之可也。
《左氏》虽曰备事,而其间有不得其事之实;
《公》、《谷》虽曰言理,而其间有害于理之正;
此又学者不可不知也。
《左氏》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深于情伪,熟于时世,往往论其成败,而不论其是非,习于时世之情伪,而不明其义之所在。
周、郑交质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宋宣立穆而曰「可谓知人矣」,鬻拳谏楚子临之以兵而曰「爱君之至也」,赵盾杀君,出不越境,返不讨贼,而曰「惜也,越境乃免」,此皆知其事而昧于理者尤多。
楚自得志汉东,骎骎然荐食于中国,齐桓既攘之,晋文又攘之,其功伟矣,此正孟子所谓彼善于此则有之矣,齐桓、晋文岂能骤举而攘之哉!
必先剪其手足,使无所助,而为犄角之势。
是故桓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蔡;
文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曹、卫,此事实也。
而左氏不达其故,于侵曹伐卫之书,则曰「重耳出奔,曹卫皆不礼焉」,推寻事由,毛举细故,而二公攘夷安夏之义不明,而功罔昭矣。
其他纪事往往类此。
然则《左氏》之纪事固不可废,而未可尽以为据也。
宗《左氏》者以为丘明受经于仲尼,所谓好恶与圣人同矣。
然《左氏》大旨多与经戾,安得以为好恶与圣人同乎!
孔子所谓「左丘明耻之,亦耻之」,乃窃比老彭之意,则其人当在孔子之前;
左氏传《春秋》,其事终于智伯,乃在孔子之后。
说者以为与圣人同者为左丘明,而传《春秋》者为左氏,盖有其证。
或以为六国时人,左史倚相之后,所以载虞不腊等语。
秦尝以十二月腊月,而《左氏》所述楚事极详,盖有无经之传,而未有无传之经,亦一证也。
若夫公、谷二氏固非亲受经者,其述事皆得之传闻,又未曾见国史,故其事多谬误,略其事而观其理,其间固有精粗之不同,然害于理者亦甚众,此欲致知者之所宜明白而深辩之也。
《公羊》论隐、桓之贵贱而曰子以母贵,妾母以子贵。
夫谓子以母贵可也,谓母以子贵,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长后世妾母凌僭之失,未必非此言基之也。
《谷梁》论世子蒯聩之事则曰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
夫尊王父命不可,而曰信父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启后世父子争夺之祸,将以此为藉口也。
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及后归于晋国,则是以臣而叛君也,而曰以地正国,可乎?
后之臣子有据邑以叛主君,称兵向阙,以诛君侧之恶人为辞者,未必不由此言阶之也。
公子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公羊》曰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则专之可也,后之人臣有生事于境外,私相交誓,而以其国白委者矣。
纪侯大去其国,圣人盖与之,则曰为襄公讳也。
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后世盖有穷兵黩武而报复之无已者取法焉。
祭仲执而郑忽出,其罪在祭仲,《公羊》则曰祭仲贬损,反经之权,后世盖有废置其君如奕棋者矣,其视君臣之伦何如也!
圣人作经,本以明理也。
自传者学不知道,妄为之说,而是非易位,义利无别,其极于下之僭上,卑之凌尊,父子相夷,兄弟为仇,为臣而称兵以向阙,出境而矫诏以行事,国家易姓,而其大臣者反以盛德自居而不知愧矣。
君如武帝,臣如不疑,皆以《春秋》定国论,而不知其非,此其为害岂不甚于叙事失实之罪哉!
愚尝以《公》、《谷》、《左氏》三传要皆有失,而失之多者莫如《公羊》;
何、范、杜三家各自为说,而说之谬者莫如何休。
《公羊》之失既已略举其一二,而何休之谬为尤甚。
元年,王正月」,《公羊》不过曰「君之始年尔」,而何休则曰《春秋》记新王受命。
于鲁滕侯卒,公羊不过曰滕微国而侯不过嫌也,而何休则曰《春秋》主鲁,记隐公以为始受命于王,滕子先朝,故褒之。
黜周王鲁,《公羊》未有明文也,而何休乃倡之,其诬圣人也甚矣。
公羊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则其言已有失矣,何休又为之说曰:「《春秋》变周之文,从商之质,明当亲厚乎兄弟也」。
使后世有亲厚于同母之兄弟,而薄于父之枝叶,非斯语坏之乎!
《公羊》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其言已有失矣,何休为之说曰:「嫡子有孙而死则立孙,明当立子以贵也,兄死而不立孙」。
使世有憾于质文之异,而紊嫡庶之分,昧立子之义,非斯语祸之乎!
释会戎之义,则曰夷狄之慕中国,来者勿拒,去者勿追也。
《春秋》之作,本以正夷狄也,来勿拒、去勿追,可乎?
释天王使来归之义,则曰王俱南面而治,有不绝臣之礼。
《春秋》之作,本以尊天王也,谓之有不绝臣之礼,可乎?
三年春王三月己巳,日有食之,《公羊》不过曰「记异也」,何休则曰是后卫州吁弑其君完之变,诸侯初僭。
元年秋大水,公羊不过曰「记灾也」,何休则曰先是桓篡隐,与专易朝宿之地,阴逆怨气所致也。
凡地震、山崩、星电、雨雹、螽螟、彗孛之类,莫不推寻其致变之由,考验其为异之应,其不合者必强为之说。
《春秋》记灾异,而其说不书,曾若是琐碎磔裂乎!
若此之类,不一而足,此皆何休之妄也。
观夫三子之释《传》,惟范宁之过少,于《公》、《谷》之义,有未安者,辄曰「宁未详」,盖讥之也;
何休则曲为之说,适增《公羊》之过尔。
故曰范宁,《公》、《谷》之忠臣;
何休,《公羊》之罪人。
沆尝谓罪人者固难逃后世之公议,而忠臣之名固后学所当景仰而企及者也。
吁!
揖逊之高风既未泯于后世,去就之有礼又无忝于前哲,使世人而皆贤,则世济其美,又何不可追先圣之芳踪,而标准乎万世哉!
诚不敢僭言以断诸儒之是非,特辩正之,以开后学之迷惑,俾世之读麟经者,晓然知先圣夫子作《春秋》大义,在于抑邪说,正人心,扶三纲,植五常,内中国,外夷狄,尊三王之盛德,贱五霸之假借,以拯三极之道矣乎!
正仁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仁之为道也大矣,其为言也难矣。
仲由、冉求、公西赤,孔门之高弟者也。
仲尼曰「不知其仁」,所许者可使理其赋而已矣,可使与宾客言而已矣,可使为之宰而已矣。
令尹子文三仕为今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其为德也大矣。
仲足亦不曰「仁」,止曰「忠也」而已矣,曰「清也」而已矣。
则仁之为道也,不亦大矣乎!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又曰「仁者其言也讱」,则仁之为言也,不亦难矣乎?
春秋》鲁宣公四年郑大夫子公与子家谋弑灵公
子家曰:「畜老独惮杀之,而况君乎」?
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
,弑灵公孔子书于《春秋》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子家是归生字。)」。
则弑君之罪昭昭矣。
而《左氏》谓子家「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呜呼!
所谓仁者,果何耶?
仲由、冉求、公西赤、令尹子文、陈文子,其为贤也至矣,仲尼尚不安之于仁,左氏嗣笔削之法,而以弑君之贼为仁,其于圣人也不亦异乎?
谓初称畜老仁也,且君之于臣父也,乌有欲害其父而子不能制?
乃曰「畜老犹惮杀之」,求之于子,得为孝乎?
求之于臣,得为忠乎?
苟万一有近于仁也,亦宜刊而斥之,足以见良史垂世立教之法也。
子家仁远矣,安可借寇兵而资盗粮乎?
孔子曰「必也,正名」,《左氏》谓之权不足,则可也;
谓之仁而不武,则失正名之义也。
说廉丹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
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
是故期于有成,不问所由;
论于大体,不守小节。
逢丑父伏轼,而使其君取饮,称于诸侯;
祭仲立突而出忽,终得复位,美于《春秋》。
盖以死易生,以存易亡,君子之道也。
诡于众意,宁国存身,贤智之虑也。
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众,无补于主,身死之日,负义于时,知者不为,勇者不行。
且衍闻之,得时无怠。
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勇冠乎贲、育,名高乎泰山
将军之先为汉信臣。
新室之兴,英俊不附。
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
爱其甘棠,而况子孙乎!
人所歌舞,天必从之。
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砥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
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
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后汉·冯衍传》)
条奏左氏长义建初元年 东汉 · 贾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
臣谨擿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斯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纪纲。
其余同《公羊》者十有七八,或文章小异,无害大体。
至如祭仲、纪季、伍子胥、叔术之属,《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绝,固以甚远,而冤抑积久,莫肯分明。
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谶合者,先帝不遗刍荛,省纳臣言,写其传诂,藏之秘书
建平中侍中刘歆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太常,恃其义长,诋挫诸儒,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
孝哀皇帝重逆众心,故出河内太守
从是攻击《左氏》,遂为重仇。
光武皇帝奋独见之明,兴立《左氏》《谷梁》,会二家先师不晓图谶,故令中道而废。
凡所以存先王之道者,要在安上理民也。
今《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真至顺。
且三代异物,损益随时,故先帝博观异家,各有所采。
《易》有施、孟,复立梁丘,《尚书》欧阳,复有大小夏侯,今《三传》之异,亦犹是也。
又《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
《五经》家皆言颛顼代皇帝,而尧不得为火德。
《左氏》以为少昊黄帝,即图谶所谓帝宣也。
如令尧不得为火,则汉不得为赤。
其所发明,补益实多。
陛下通天然之明,建大圣之本,改元正历,垂万世则,是以麟凤百数,嘉瑞杂遝,犹朝夕恪勤,游情《六艺》,研机综微,靡不审核。
若复留意废学,以广圣见,庶几无所遗失矣(《后汉·贾逵传》)
对事 东汉 · 郦炎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二
客问郦炎曰:「吴王曷不傅子而傅兄弟?
四人傅者,将以致国乎季札,季扎不受。
虽有僚立阖闾之弑,《春秋》犹以不受为义,不杀为仁。
桓谭以吴之篡弑灭亡,衅由季札不思上放周公之摄位,而下慕曹藏之谦让,名已细矣。
《春秋》之趣,岂谓尔乎」?
曰:「夫四王之轻命致国乎季子,谓其能流庆百世也。
季子不受,内有篡杀之乱,外致灭亡之祸。
虽知洁己之可为,不惟宗庙之绝祀,其痛矣」!
问曰:「周制诸侯,父死子继。
从先私志,受非所继,是浮行,岂节义之谓与?
阖闾之欲国,盖缘之雅意,故曰季子虽至,不吾废也。
今如吾子之云,则君子可称乎:「炎曰:「光知季子仁而无权,故肆意焉。
季子不能讨,是则《春秋》所讥。
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子之云,《公羊》也。
《公羊》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以王父命辞父命;
不以家事辞国政,以国政辞家事。
卫辄拒父,犹谓之可,况以国治篡弑之子乎?
祭仲行权,《公羊》嘉之,云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
季子不然,犹可善乎?
此盖《公羊》之失,非义之通者也。
周公诛二叔,不为不仁,宋穆受兄国,不为不义。
君子急病而让夷,故践明堂,朝诸侯,非荣其位,为时之急也。
以季子之才,君国子民,行化四方,与夫句践,相去几何?
若令向时见国危乱,慕周公急时之义,思先君致国之意,摄政持统,迈其威德,奚翅迁都,尚征上国,朝齐、宋、、鲁、卫执玉之君哉!
孔子称可与立道,未可与权。
权反经而善,圣之达节者也。
季子守节之士,故非其量度乎」?
问者因又谓曰:古者圣人封建诸侯,皆云百里,取象于雷。
雷何取也,曰:「《易》震为雷,亦为诸侯。
雷震惊百里」。
曰:「何以知之」?
曰:「以其数知之。
夫阳动为九,其数卅六;
阴静为八,其数卅二。
震,一阳动,二阴静(《御览》作「从」。),故曰百里」。
闻者称善(《古文苑》,又略见《御览》十三)
遗令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古不合葬,明于终始之理,同于无有也。
中古圣人改而合之,盖以别合无在,更缘生以示教也。
自此以来,大人群子或合或否,未能知生,安能知死,故各以己意所欲也。
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也。
遂率从者祭而观焉。
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
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
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
吾人入朝,因郭氏丧亡,缘陪陵旧义,自表营洛阳城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
而所得地中有小山,上无旧冢。
其高未足以邢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
至时皆用洛水圆石,开隧道南向,仪制取法于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
棺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晋书·杜预传》,又《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御览》五百五十四并引王隐《晋书》)
存法论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古文集成》卷三七、《新安文献志》卷二七、《南宋文录录》卷一七
法之设以寓公,亦以杜私也。
然则孰为重?
曰杜私重。
孰明之?
以迹明之也。
著圆于规,托方于矩,以为方圆之则,而格夫不方圆者,岂为能方圆者设哉?
是故法之设,以迹绳私也。
至私行乎无形,而人莫得见其情,则荡然无所限制,故圣人设法,以为寓公之具。
寓公之有具,则戾公者有形矣。
情然邪,而法亦然,则固得见其公矣。
法然邪,而迹不然,则童子亦得议其私也。
夫惟迹暴于外,而人皆有所执著,以为参按之形,则纵私者,其亦有所碍矣。
是设法者之意,而行私者之所深忌也。
春秋之世,诸侯相与削去《周官》之籍,夫何雠而为此?
直恶夫行私而有迹尔。
夫籍所著,刑政有平,制度有中,班爵有等,分田有限,昭昭乎至公之的。
迹与法揆,则有指籍以责私者。
子产诘晋曰:「先王之制,大国不过一圻,今数圻矣。
若无侵小,何以致此」?
祭仲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乎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凡此皆众忌所萃,而周籍之不得不毁者也。
古语有之:「不知其形,视其影」。
苟未知夫人公私之分,于法之存亡观之,亦足以察矣。
曹参之相汉,忘天下之凋瘵,而放心乎荒酣,似不足恤民也。
而天下歌之,政以其不失画一之法也。
画一之法,非唐虞成周之法也。
天下何乐而歌之?
闻之曰:「绐长短者不操尺,谲轻重者不持衡」。
何之?
画一至公寓焉。
也委其可以行私之势,而一切付之定法之无心,非天下之至公,能乎哉?
是故非守法之足尚,而至公之为可贵也。
不然,当坐因循之罪,奚以功冠汉哉?
袁子正 其二 经国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先王之制,立爵五等,所以立蕃屏、利后嗣者也。
是故国治而万世安。
春秋》:郑庄公封母弟于京。
祭仲曰:「都城过制,国之害也」。
其后卒相攻伐,国内大乱。
故过度则有强臣之祸,鄙小则有微弱之忧。
秦以列国之势而并天下,自以由诸侯而起之也。
于是去五等之爵而置郡县,虽有亲子母弟,皆为匹夫。
及其政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去。
及至汉家见亡秦之以孤特亡也,于是大封子弟,或连城数十,廓地千里,自关已东,皆为王国,力多而权重。
故亦有七国之难。
魏兴,以新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治。
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
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力侪于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
邻国无会同之制;
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
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司察之。
王侯皆思为布衣布不能得。
既违宗国蕃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
武王既克殷,下车而封子弟同姓之国五十余,然亦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至乎王赧之后,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故诸侯之治,则辅车相持,翼戴天子,以礼乐征伐。
虽有乱君暴主,若吴楚之君者,不过恣睢其国,恶能为天下害乎?
周以千乘之赋封诸侯,今也曾无一成之田,何周室之奢泰而今日之俭少也?
岂古今之道不同而今日之势然哉?
未之思耳。
夫物莫不有弊,圣人者岂能无衰?
能审终始之道,取其长者而已。
今虽不能尽建五等,犹宜封诸亲戚,使少有土地,制朝聘会同之义,以合亲戚之恩;
讲礼以明其职业,黜陟以讨其不然。
如是,则国有常守,兵有常强,保世延祚,长久而有家矣。
春秋谷梁传集解序 东晋 · 范宁
 出处:全晋文
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伦攸<斁>,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
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谷风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
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冰,所由者渐,四夷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僭逼理极,天下荡荡,王道尽矣,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己。
于是就大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脩春秋,列黍离干国风,齐王德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
于时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拯颓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宠华兖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申,义之所抑,虽贵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所隐其名,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
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绝笔于斯年,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
春秋之传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
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
谷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
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为合正
以兵谏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
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
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可得而叛也。
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也。
以废君为行权,是神器可得而窥也。
以妾母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
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强通者也。
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
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
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
若至言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
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
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
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升平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回轸,顿驾于吴,乃帅门生故史,我兄弟子侄,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己。
于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太山其颓,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夏坠,从弟雕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
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石经拓本)
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 南梁 · 徐勉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上阙)天□降玄鸟以居亳,□□□白马□□□□初启□是惟□□文终□□□□□□□□□寺□□(上阙)书□府纪太常,□□为□□后□□□集□命□□□□家□□之□于斯乎□□□□□□□□资三□□□□□□明之□亻(上阙)友因心敬□□年□□□生吴太妃有疾□衣不解带(上阙)
室迩人□则应之千里□□□□□□府□□西中郎□□□□□□□□□游戎佐咏□□齐□□□□□□□□□□□□□□念(上阙)风云之会,乘天地之□□□□□□□□□□臣十□□□□□□□□□□□□□纷纭□勇公参赞神谟,夙兴帷幄,功□□□□□□□□州□□□□以公□□□将军西中咨议□□□□中郎俄迁给事黄门侍郎,□□□□□□□□□□□□行□□□□南平□□守□部于□□□宅心□百胁会,人神协契,莫不率从,而□□之□□□□□□□□□□□犹□实繁有徒,□□王□公□□□□□□□□肃奉成规事等萧寇出七西垒,□□南平梁州齐兴太守颜□都魏兴太守□师仁□□□□□逾一万,谋据汉北,将至城下,必毗赞谟,尽其晨□□□□□□□□□□□□□□□□𫲼萧□□休烈来寇□□奸回犹骋,豕突方纵。
镇军将军萧颖胄佐命西朝,政教攸在,一朝徂殒,内外□然以公式遏□□□□□□□下□荣徵公入辅,闻命选徒,裹粮遄迈。
(上阙)以英□罪人斯得,七□底定,百揆时叙,大蕃兴后来之歌,皇舆无反顾之虑。
和帝西下,以公为使持节都督荆湘益宁南北秦六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行(上阙)承□业□□□□□维城□□□勋兼望,□惟鲁卫,曰钦哉,□字南服
天监元年四月封始兴郡王食邑二千户
江汉之□,实惟南国,形胜之要,□镇西楚,苞含蛮埏,控接巴巫,分陕(上阙)总督□□□□□□诏使持节都督荆湘益宁南北秦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公褰襜以化梨氓,张袖以纳夷狄,先之以德惠,后之以威刑,广田省役,阶无滞讼,应接如神(上阙)
我□□□命公折简,以示祸福,□俟兵卒之劳,成都乂安,公之力也。
事间务隙,常集宾僚,访问政道,谈述诗赋,亲屈车骑,轼隐者之庐,虚己降尊,延白屋之士,给医药以拯疾病,建(上阙)以古方今,岂□□□□□□□□外被茂□于楚山。
寻加鼓吹一部。
六年,沮漳暴水,汛滥原隰,南岸邑居,频年为患,老弱遑遽,将至沈溺。
公匪惮栉沐,躬自临视,忘垂堂之贵(上阙)
叹服德之攸□皆曰神明,四郡所漂,赈以私,髟龙眉系发,莫不歌颂。
是岁嘉禾一茎九穗,生于邴洲,甘露降于府桐树,唐叔之美事(上阙)水浆不入口六日,毁瘠三年,扶□□□□旨□喻以大军之后,宜尽绥□□表自陈□哀苫次,服制有阕,毁□逾□,羊枯不堪屐履,荀顗面不可识,哀瘠在皇,忧未忘也。
(上阙)都督北讨众□□率□□中书令中卫将军□□卫尉卿,公趋事紫□兼总关柝,丝纶□□衿带以□八□斯谧,千庐无警。
其年秋,更授使持节散骑常侍□□□□□□□徐□□五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兖州刺史,以□□□服□□□□□□□□□□□□□□□□□□旧曰难治,公□车□□怀远能迩,贝锦在路,不盗窃于逵中,桃李乘荫,不潜掇于樾下,桃李率由清约,马□□□□□□□□□□□□□□□□□□□□□□传述□□□□□九年六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益宁梁南北秦沙六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益州刺史
□□□□北指秦州,鸟□河沙之酋,龟兹陇右之长,□□方(上阙)百□□□□□□□□□□□□□□□□□□□□□道过□□□□□不□□□□于□□祭仲元于圭畿,表君平之旧庐,轼长卿之故馆(上阙),则□□□□十四年更授使持节散骑常侍(上阙)莫不改过(上阙)
安成康王□□□□异体弥深友(上阙)夙夜匪懈,吐握□怠(上阙)月八日□□□□□□疾至大渐,舆驾骤幸,有废寝膳,公虑贝神□□不称(上阙)勋隆陕服,契阔屯夷,劬劳□寄□内掌□司嘉猷弥著,方正位论道,□□□□奄□□□□用伤悼于厥心(上阙)谥曰忠武王,礼也。
惟公栖心衡泌,则缮性虚净,枕戈授律,则勋隆协赞,孝敬尽于君亲,仁义行于乡□,孜孜为善,温温克让,□神妙极斧藻(上阙)存勿□□□□□绩著刑蛮,化行□□□□其□□□其□推贤下士,降尊就卑,无弃贱贫,所珍儒雅,盐梅鼎实,舟楫大川,信列辟之羽仪,庶僚之准的者也,加以深信大道,妙识若空,味绝滋腴,身离烦渴(上阙),固能使□世钻仰,道俗□□,功高宇宙,誉穆惇□□□□□□□□□□吏民哀恸,示衰绖成林,瞻太山而弥悲,仰栋宇而兴慕,谅已镂金雕玉,昭像凤墀,饰碧绘丹,图刑驎阁,戎狄思耿,胡羌悲邓,告哀堕泪,不(上阙)罗玄昭等烟霞□阻,川路悠长,不及卜远之辰,罔逮易名之请,洒泣□寄,衔恨莫申,谨遵前义,刊□立碑,仿佛令德,依稀神仪,传世代而莫朽,等山川而无酬。
其辞曰:
日月贞明,川岫澄清。
□□奉职,毗世作桢。
于铄忠武,体二于情。
义均奭旦,道蔼□平。
栋梁世则,羽翼人英。
木运告圮,寻伦殄覆(上阙),水,虎啸樊谷。
关河之寄,允归亲睦。
若恂系兵,犹可转谷。
缔构宝玄,山河万宇。
云雷利□□□□土,比汉于梁,方周于鲁。
拥旄推毂,出蕃入辅,车服有庸,旗章有序。
六条设教,八命胥彰,再临七泽,傍(上阙)□彭泗,恩浃樊襄。
有来斯穆,无思不康。
弘□圣化,休我烈光。
文武兼姿,出内均美。
式□□□,肃雍中垒。
仪形三事,飞腾九轨。
胥是讴歌,明兹狱市。
方趋上铉,燮理阴阳。
陪銮日观,侍跸龙乡
(上阙)台光。
报施为虚,福仁遂爽。
环树云落,人伦安放?
罢市四蕃,行号十壤。
吏民摧慕,宾迎□罔。
山海安托,禅佩空想。
如郑丧侨,由晋亡向。
西光暧暧,东川瀁瀁。
时谢恩深,年流德广
式雕玄□,永寄希仰。
侍中尚书右仆射惠将军东海徐勉(碑拓本。)
侯景报齐文襄 南梁 · 王伟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
盖闻立身扬名者义也,在躬所宝者生也。
苟事当其义,则节士不爱其躯;
刑罚斯舛,则君子实重其命。
微子发狂而去殷,陈平怀智而背楚者,良有以也。
仆乡曲布衣,本乖艺用。
初逢天柱,赐忝帷幄之谋,晚遇永熙,委以干戈之任。
出身为国,绵历二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
遂得躬被衮衣,口餐玉食,富贵当年,光荣身世。
何为一旦举旌旆,援桴鼓,而北面相抗者,何哉?
实以畏惧危亡,恐招祸害,捐躯非义,名身两灭故耳。
何者?
往年之暮,尊王遘疾,神不祐善,祈祷莫瘳。
遂使嬖幸擅威权,阍寺肆诡惑,上下相猜,心腹离贰。
仆妻子在宅,无事见围,段康之谋,莫知所以,卢潜入军,未审何故。
翼翼小心,常怀战栗,有腼面目,宁不自疑。
及回师长社,希自陈状,简书未达,斧钺已临。
既旌旗相对,咫尺不远,飞书每奏,兼申鄙情;
而群卒恃雄,眇然不顾,运戟推锋,专欲屠灭。
筑围堰水,三板仅存,举目相看,命悬晷刻,不忍死亡,出战城下。
禽兽恶死,人伦好生,送地拘秦,非乐为也。
仆实不辜,桓庄何罪?
(已上二语《梁书》无,今从《北齐书》补,《梁书》且作「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戮力同心,共奖帝室,虽复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
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
然窃人之财,犹谓为盗,禄去公室,相为不取。
魏德虽衰,天命未改,祈恩私第,何足关言。
赐示「不能东函谷,受制于人」。
当似教仆贤祭仲而褒季氏。
无主之国,在礼未闻,动而不法,何以取训?
窃以分财养幼,事归令终,舍宅存孤,谁云隙末。
复言仆「众不足以自强,身危如累卵」,然有亿兆夷人,卒降十乱,桀之百克,终自无后。
颍川之战,即是殷监。
轻重由人,非鼎在德。
苟能忠信,虽弱必疆,殷夏启圣,处危何苦,况今梁道邕熙,招携以礼,被我兽文,縻之好爵,方欲苑五岳而池四海,埽夷秽以拯黎元,东羁瓯越,西通汧陇,吴楚剽劲,带甲千群,兵冀马,控弦十万。
兼仆所部,义勇如林,奋义取威,不期而发,大风一振,枯干必摧,凝霜暂落,秋蒂自殒,此而为弱,谁足称强。
又见诬两端,疑二国。
斟酌物情,一何至此,昔陈平背楚,归汉则王,百里出虞,入秦斯霸。
盖昏明由主,用舍在时,奉礼而行,神其庇也。
书称士马精新,克日齐举夸张形胜,指期荡灭,窃以寒《风翏》白露节侯乃同,秋风扬尘,马首何异。
徒知北方之力争,未识西南之合从。
苟欲徇意于前途,不觉坑阱在其侧。
若云去危令归正朔,转祸以脱网罗,彼既嗤仆之愚迷,此亦笑君之晦昧。
今巳引二邦,扬旌北讨,熊豹齐夺,克复中原,荆襄广颍,已属关右,项城悬瓠,亦奉南朝,幸自取之,何劳恩赐。
然权变不一,理有万途。
为君计者,莫若割地两和,三分鼎峙,燕卫晋赵,足相奉禄。
齐曹宋鲁,悉归大梁,使仆得输力南朝,北敦姻好,束帛交行,戎车不动。
仆立当世之功,君卒祖祢之业,各保疆界,躬享岁时,百姓乂宁,四民安堵。
孰若驱农夫于陇亩,抗勍敌于三方,避干戈于首尾,当锋镝于心腹。
纵太公为将,不能获存,归之高明,何以克济。
复寻来书云,仆妻子悉拘司寇
以之见要,庶其可反。
当是见疑褊心,未识大趣。
何者,昔王陵附汉,母在不归,太上囚楚,乞羹自若,矧伊妻子,而可介意。
脱谓诛之有益,欲止不能,杀之无损,徒复坑戮,家累在君,何关仆也。
而遵道所传,颇亦非谬,但在缧绁继,恐不备尽,故重陈辞,更论款曲。
所望良图,时惠报旨。
然昔与盟主事等琴瑟,谗人间之,翻为雠敌。
抚弦搦矢,不觉伤怀,裂帛还书,知何能述(《梁书·侯景传》。又,北齐书文襄纪,有删节。《北齐书》云,王寻览书,问谁为作,或曰,其行台郎王伟。王曰,伟才如此,何因不使我知。)
处士仲长子光636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岁月日。
邻人王绩谨以鱼醴之奠。
祭仲先生之灵曰。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鸟飞知还。
龙亢必悔。
嗟嗟夫子。
理融其内。
不忮不求。
无憎无爱。
古人有言。
微妙元通。
藏用以密。
养正以蒙。
嗟嗟夫子。
允执其中。
不见其始。
孰知其终。
荡荡心迹。
悠悠默语。
周览人事。
退居河渚。
何去何从。
谁求谁与。
聊同聚散。
亦均寒暑。
大矣夫子。
其生若浮。
至矣夫子。
其死若休。
乡党不惧。
朋友不忧。
素琴犹在。
黄经尚留。
老莱不婚。
梁鸿难偶。
筵无馈奠。
室无箕帚。
嗟嗟夫子。
岂图其后。
金玉满堂
莫为之守。
凡我故人。
素服临旃。
葛巾从窆。
桐棺以迁。
坟不易陇。
坎不及泉。
苟无怛化。
于何问天。
道性既丧。
仁义锋起。
祭非古也。
礼之为始。
吾从其俗。
敢告夫子。
清尊薄奠。
神其歆止。
原州百泉县李君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金城裂地之灾。
玉弩惊天之祸。
蹴昆崙以西倒。
泰山而东覆。
三微历数。
尽薰歇以声沈。
万国衣裳。
咸土崩而瓦散。
是故殷忧启圣。
圣人腾海岳之符。
草昧兴王。
王者受风雷之祉。
则有思穷图谶。
潜观赤伏之萌。
识洞禨祥。
暗察黄星之兆。
天悬两日。
询去就于河宗。
地震三川。
考兴亡于柱史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剪荆而叩天门
临坛场而对休命。
及其元黄再造。
日月重轮。
功成而不居。
名遂而身退。
南华吾师也。
亲居贱职。
东方达人也。
安乎卑位。
然后武城弦唱。
优游礼乐之中。
彭泽琴樽。
散诞羲皇之表。
杜当阳之文武。
犹存。
薛孟尝之池台。
风烟遂歇。
悲夫。
死生命也。
贵贱时也。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出处者君子之恒务。
左右者君子之攸宜。
吾闻其语矣。
今见其人也。
君讳楚才。
卫州卫县人也。
昔绕枢神电。
轩辕氏之驭百灵。
贯斗祥星
颛顼氏之临四海。
金科作范。
商邱有帝系之云。
玉札披图。
幽谷有贞人之气。
由是公侯策命。
历千载而弥昌。
钟鼎欢娱。
经百王而不替。
岂直将军列位。
孙吴暗合之兵。
协律当官。
天地冥符之乐。
若斯而巳矣。
曾祖裕。
后魏宫舍人太子洗马使持节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燉煌郡开国公
赠兖豫二州刺史
直城西望。
高阙东临。
非无置驿之欢。
实有前驱之宠。
琅琊负海。
八门都督之荣。
玉漳濒河。
百代封侯之贵。
大父昌。
北齐彭城王中兵参军事。
济阴郡
袭封燉煌公
文场笔海。
炤烂等于星辰。
辩囿谈丛。
铿锵协于风雅。
九千里之丹凤。
始践王门
七十日之黄龙
初阶郡职
考孝友。
晋州岳阳县
颜回太平王佐。
月角殊姿。
仲由称礼义霸臣。
星衡诡状。
唐都晋野。
恒山太岳之风。
墨绶铜章。
有错节盘根之化。
若夫于公之宅。
驷马争驱。
辛氏之门。
五龙齐驾。
英灵不巳。
还当命代之期。
将相有徵。
克保承家之业。
东郊竞日。
探秘迹于玑衡。
西蜀谈元。
灵心于造化。
雄才壮思。
首九奏而和八音。
广见洽闻
披五车而诵三箧。
加以兴居礼乐。
出入孝忠。
简于一人。
备于万物。
弓旌叠凑。
始命贤良。
币帛交驰。
载徵岩穴。
从微至著。
滥觞萌括地之波。
积小成高。
覆篑渐排云之构。
隋大业十二年谒者散从员外郎
非其好也。
属三千否运。
百六灾年
诸侯窥玉鼎之尊。
天子厌金陵之气。
蚩尤则命风召雨。
桀黠于中州
共工则折柱倾维。
崩腾于海县。
能扶天下之危者。
必据天下之安。
能除天下之忧者。
必享天下之乐。
高祖神尧皇帝所以从人望。
灵心
镇天关。
地轴。
鼓声雷骇。
亲张霹雳之威。
旌羽星悬。
手握招摇之柄。
君冲情索隐。
妙算知来。
东井而考前闻。
西河而尊故事。
上略中略。
奏山石之奇谋。
文韬武韬。
奉川璜之秘诀。
义宁二年车骑将军
累加开府
武德五年右卫二十四府右车骑将军
仍于邛州镇守。
皇阶甫辟。
尉候之虚。
天步初夷。
尚有风尘之警。
示之以文德。
陈之以武功。
所以外户不扃。
所以重门罢析。
六年中山府左列。
南州旧俗。
淫其白兽之祠。
西僰馀氓。
背我黄龙之约。
王师直进。
陵剑栈以长驱。
庙略遐宣。
指铜邱而决胜。
七年诏君讨袭。
枫天枣地。
金门玉帐之营。
方卦圆
剡木弦弓之射。
以此众战。
谁能敌之。
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
雷出而星曜。
龙腾而凤飞。
一鼓而擒四姓。
三战而平百濮。
大夫耆老。
非唯二十七人。
拓土开疆。
岂直五千馀里。
返行饮至。
舍爵策勋焉。
礼也。
其年加上大将军
赏口十六人。
并良马一匹。
而俄以争功得罪。
游侠从军
特降王纶。
遐迁腾府。
通塞有命。
潘安仁之绪言。
富贵在天。
卜子夏之馀论。
无阶封禅。
空叹息于周南
绝望夏台
竟栖迟于汉北。
太宗文武圣皇帝承圣皇之大宝。
奉天帝之休期。
雷雨八瀛。
光华四极。
旌贤赦过
维新之命屡覃。
念功简劳。
惟旧之恩累洽。
贞观元年授长乐监。
仍命于北门供奉。
宜春禁苑。
太液神池。
浸石菌而扬波。
擢金茎而挹露。
南经丹徼。
恒陪万乘之游。
北绕黄山
再奉三驱之礼。
当是时也。
穆穆焉。
皇皇焉。
济济焉。
锵锵焉。
一阴一阳而有序。
自南自北而无外。
犹复中宵不寐。
殷勤多士之林。
昃景忘疲。
涣汗非常之辟。
十四年应诏四科举。
射策登甲第。
明于国家之大体。
达于人事之始终。
可谓宰相之璞。
可谓皇居之宝。
洛阳才子
一承宣室之谈。
鲁国儒生。
行践中都之邑。
寻授灵州沙县
累迁原州百泉县
科通紫徼。
印负黄州
秋九月
寒沙四面。
平云匝陇。
处处而秋阴。
圆魄低关。
苍苍而夜色。
君乘辎演教
佩绂临人。
德被三城。
风移五县。
抽琴命操。
还临单父之堂。
系石飞鸣。
即对李泉之学。
明以御下。
水镜而通辉。
清以立身。
共水壶而合照。
神行有感。
方登玉铉之阶。
灵化无方。
独叹琼棺之墓。
春秋七十有一。
显庆元年十二月八日
终于官舍。
君年十一丁内艰
朋友相哀。
家人不识。
昔称曾闵。
今曰荀何。
近古以来。
未之有也。
隋郡东曹江溢见而叹曰。
此真可谓保家纬化。
嗟尚者久之。
大业末年
皇纲渐紊。
扫一室
自怀包括之心。
独守太元。
且忘名利之境。
于时魏特进房仆射相州等。
并以江海相期。
烟霞相许。
付同心之雅会。
讫刎颈之良游。
或闭户读书。
累月不出。
或登山涉水。
经日忘归。
斯贤达之素交。
盖千年而一遇。
洎尘埋五岳。
海没三山
辞殷而奉周。
背楚而归汉。
深谋远虑
即良平无以加也。
行军用兵。
则韩彭不能尚焉。
数奇命蹇。
遂无望于高门。
日往月来。
竟销声于下邑
情均宠辱。
则万象同归。
迹混彭殇
则百龄俱尽。
浮生若寄。
大渐弥留。
遗诲子孙。
庶几薄葬。
梁鸿之宅兆。
邈矣他乡。
祭仲之高居。
依然新郑
唯仁与达。
君其有焉。
存荣殁哀。
此之谓也。
即以某年月日。
葬于某原。
夫人广平宋氏。
齐尚书左丞士顺之曾孙。
建安郡司法长文之季女。
霜凄月莹。
菊艳苕华。
淑问秀于闺房。
柔风洽于诗礼。
琴前镜里。
孤鸾别鹤之哀。
死城崩。
妇湘之怨。
长子金河校尉上柱国辅仁等。
十轮方驾。
万石骈衡。
窥上帝之兵钤
入先王之册府
指苍天而永诉。
血下沾襟。
对白日以长号。
悲来填臆。
于是缌麻执友。
素盖宾朋。
传祖德于高阳
考丰碑于太学
庶使城隍一变。
犹知邓艾之名。
陵谷三迁。
尚识钟繇之字。
其铭曰。
玉斗之英。
瑶光之精。
巡河并洛。
握纪提衡。
柱史论道。
将军用兵。
陆离簪绂。
奕叶公卿。
岳牧腾誉。
弦歌有声。
叠影
岩桂增荣。
山泽通气。
风云表灵。
凝脂点漆。
月角珠庭。
白玉无玷。
黄金满籯
忠为令德。
孝实天经。
朋友千里。
烟霞百灵。
琴尊野尚。
竹山情。
数属郡海。
时逢斗星。
黄龙电震。
白骑雷惊。
赫矣高祖
元亨利贞。
圣人有作。
天下文明。
自此提剑。
因兹间行。
攀鳞北海
附翼南溟。
水火之阵。
孤虚之营。
左提右挈。
东讨西征。
巨猾斯斩。
元凶载清。
功符卫霍。
知若良平。
自满知损。
居中忌盈。
萧条异县。
坎𡒄浮生。
降以中旨。
宾于上京
陈书诣阙。
对问扬庭。
山连雁塞。
野接龙坰。
期月而巳。
三年有成。
波澜不息。
箭刻无停。
梁木其坏。
高台巳倾。
关云断绝。
陇雁飞鸣。
顿双凫于叶县
跼四马于滕城。
祭仲匠监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一、《复斋集》卷一八
惟兄以宽弘之度,济刚直之资,忠孝之训夙禀于父,敬恕之道又得所师。
年少蜚誉,考孝所知。
宗正外府,俾属俾裨,悉以公选,不专父私。
兄克奋励,报称是期。
清漳临汝,廉介不欺。
历事三朝,靖退自持。
二纪郎省,嬛巧所嗤。
末乃一陟,人皆谓迟,兄曰何能,过分之宜。
盖六受郡而两上,三乘轺而一驰,信直道以力行,岂畏途之足危?
惟坎凛以濡滞,斯行谊之不亏。
湖湘之始寇,诚牙蘖之易治,及威惠之两失,遂历岁而蔓滋。
初抗疏以请讨,曰纪纲不可以隳。
值时论之不然,谓居职之非宜。
奉殊迟之香火,伏园闾以恬嬉,荷国恩之郅隆,畀符竹而不遗。
暨入辞而忽疾,犹剀切以陈词。
何好善之不足恃,遽一病以颠隮。
呜呼哀哉!
某幼失父诏,兄训是资,钝顽于学,倍费耳提。
日冀舂容,考质所疑,春风月夕,疑奉酒卮。
此志一失,永无偿时。
南北间阔,天胡不悉,病不视药,歛不凭尸。
负此大恨,中心冒夷。
号恸以奠,灵其在斯。
仲足乞铜章 明 · 沈明臣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君昔宠我双铜章,秦篆李斯汉张苍
提之十年不去手,不羡当时会稽守。
余也无官头已白,权判风烟掌山泽。
白衣卿相君莫嗔,世人号作文章伯。
却嫌肘后空累累,再乞数颗腰间垂。
题诗近寄武陵长,作字遥缄王母
请君刻镂破心血,云书鸟篆神工绝。
恨无卞璧逞良师,山斋夜泣昆吴铁。
对牢祭有违判(孟壬具少牢祭仲已遽执毕入赞者告已有违已云以备失也得礼之中何乃妄告俱诣博士博士曰礼和为贵岂在争乎科赞者不伏) 唐 · 李子珣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祭惟备物。往籍攸先。
礼以贵和。前贤所重。
苟初事之不旷。在疾徐之可容。
相彼孟壬。将有事于牲具。
瞻言仲已。乃无何而毕入。
诚则恭不失备。遽而中规。
俎豆之事载陈。金石之音卒奏。
夫惟赞者。忝预于斯。
既曰偕行。还宜共济。
安得纵兹大惑。发彼小瑕。
殊成子之不恭。祸徵受脤。
异陈佗之如忘。衅起临盟。
以懈怠之见规。则闻前史。
因备失而归罪。且未合宜。
事贵无违。礼崇得中。
请从博士之议。庶叶随时之理。
眷言赞者。可无词乎。
对牢祭有违判(孟壬具少牢祭仲已遽执毕入赞者告已有违已云以备失也得礼之中何乃妄告俱诣博士博士曰礼和为贵岂在争乎科赞者不伏) 唐 · 刘系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
祭者曰荐。申其至诚。
鬼之言归。于以明德。
欲祠祖祢。必择牲牷。
苟尔仪之不修。则其咎而焉往。
孟壬三命是服。匪懈四时。
既无忝于孝孙。将有事于皇祖。
宿尸致祝。初设位于庙中。
执豆陈笾。终展礼于堂上。
相彼祀事。居然可观。
馈以少牢。俾申于孝享。
用其柔日。愿接于神明。
周旋自适于等威。终始不忘于斋敬。
执毕而入。信邹人之知礼。
卒事无规。奚赞者之妄告。
徒质疑于博士。合书罪于斯人。
对牢祭有违判(孟壬具少牢祭仲已遽执毕入赞者告已有违已云以备失也得礼之中何乃妄告俱诣博士博士曰礼和为贵岂在争乎科赞者不伏) 唐 · 张绶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
我将我享。惟羊惟牛。
笾豆牲牢。非无升降。
大夫命士。亦有等威。
经礼孔明。宗祀无替。
永言特牲之馈。实曰宗人之职。
筮尸筮日。以崇宾主之仪。
东序东房。克明兄弟之位。
况举鼎告备。虽符将礼。
执毕先入。未或𠌤仪。
既南面以当阶。又尊主而备失。
其动也中。伊纠胡为。
适明赞者无稽。更彰博士同恶。
周旋既无失坠。小言则亦何伤。
造次曾靡𠌤违。知和岂能为贵。
懵其礼物。博士不利于操刀。
正以刑书。科者乃得其资斧。
既厚诬于君子。亦浅之为丈夫。
将子甘心。无或腾口。